top of page

McTavish Rincon Tracker - 短板革命的開端之一,板子是如何變短的?

(文章轉載自 http://www.liquidsaltmag.com/mctavish-rincon-tracker/ ,並由波洋喜翻譯補充。文章中會出現一些名詞、人物,文末也會有一些補充解釋。而各位也會注意到,這些現在看起來比較長的板子完全不是fun board,而更是當年的高性能板,當年的短板。而我們現在會用mid length( 中尺寸)來稱呼,畢竟現在有更短的板了。fun board並不能稱呼這些板子。)



1966年的時候,Nat Young 衝著他自製的長板 magic sam 贏得了一次世界冠軍。1967年的時候,Bob McTavish做出一張八尺多的 Vee bottom Plastic Machine,和Nat 以及 Ted Spencer 帶著這張板去夏威夷 Honolua Bay。短板革命的風潮大概就從這時候開始。在Honolua Bay 和著名削板師Dick Brewer 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1968 年Bob 來到加州,在位於加州 Ventura “C street” 的Morey Pope工廠削出他的夢幻版型,tracker。這張板Bob McTavish 融合了 Brewer的版型輪廓設計,加上自己的一些概念,降低板子的長度,再加上 George Greenough 的 fin。但由於在 Sunset 那一場比賽板子總是噴掉的經驗,Bob 決定不繼續採用 Vee Bottom 的設計。



Rincon Tracker 側面 照片由Andrew Kidman拍攝

『這整個起源於和 Dick Brewer一起共事。67年的時候我帶著 Plastic Machine 來到夏威夷(錯誤之舉),板子卻在Sunset Beach 失控,噴的亂七八糟。我因此得到了一個“噴板之王”的封號。所有人也都因此認為短板革命是個假議題。然後我就將板子送人了。

我和Dick Brewer在 他的Lahaina 衝浪設計工廠晃了一個禮拜,就在那個時候,我看到了 Gerry Lopez的板子設計的板尾。他得到了一張新的9’6,在Dick的贊成之下,將板子裁短變成8’6,Gerry說,是這張板子開啟了夏威夷的短板革命。我喜歡Brewer的尖頭設計。當我來到加州之後,隔年的一月吧,我所削的板子就是使用類似的版型。我自己用手描繪的。是一個小方尾。這張板超火紅』-McTavish



將尖頭運用在短板上。照片由Lani Jensen拍攝。

『這是第一張在加州製造的短板。當然同年代或是之前一定有很多短的板子被做出來,但是是這張板子開啟了短板革命,讓所有人開始想要短板。而我當時也努力的推廣這個概念給所有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板子!”』- McTavish


這是一段相當有份量的陳述,Bob一生可能衝過上千張不同版型的板子。這段話所表達的不僅僅是版型設計有多完美,而是這張板子的表現如何影響了整個年代。


『如果我今天來衝這張板,我確定我可以做出更好的板子。但是在當年,這是最新穎先進的設計了。』-McTavish


Brewer的影響在於板子輪廓的設計,他的輪廓設計是有弧度的,是有曲線的,並且在板尾的部分縮窄。一般澳洲衝浪板板尾的寬度都比較寬,比Tracker的 14-1/4寸寬。比如說 Plastic Machine也在在16寸到17又1/2寸 左右。


Tracker 的板尾比當年許多板尾都要窄。照片由Andrew Kidman拍攝。

而Greenough對Bob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Bob 把板子長度縮短之後,搭配 Greenough 的舵,整個過程完全實驗性的,在還沒考慮到這種fin的影響之前Bob就把fin裝上去。也相當運氣好的影響Bob沒有被Greenough 和 Brewer 一個共同的版型設計特點:圓凸底(bottom roll)影響太多。這一點讓這張板子和當年的板子有所區隔,並且成功。


“1968年的時候我所削的板子確實有一部分是被George Greenough所影響。我住在他家,而他也在衝Hull,前面圓凸底,板尾筆直,有切角。 Brewer在 Maui的板子也是凸底,有切角的板尾板緣。當然我也因此加入一點凸底的元素進去,但我堅持得很好,並沒有放太多,只有一點點。板子前半段一點點凸底而已。我必須承認我半年後後悔而且開始削更多凸底,69年中間的時候我們為凸底瘋狂。“


這個板型是Bob McTavish 推動加州短板革命的基石。Bob 說這是第一張可以好好的跑完整段 Ricon的板子,在這版型出來之前,只有 Renny Tater 和 Miki Dora可以跑完整段。McTavish把板子留在 Rincon “像是個白癡一樣我居然沒把他帶走。”

McTavish Rincon Tracker 特點

  • 7呎10寸 21寸寬

  • 窄的板尾 寬14 1/4 寸

  • 僅有一點點的 Vee bottom 類似於plastic machine 的1又1/2處。(文中並未指明前半或是後半,我想是後半段。)

  • 幾乎平的板底,板子也幾乎沒有翹度,板頭板尾翹一點點。當年沒有太多板頭翹度,也是因為才剛從長板的年代演進下來,還沒發展太多板頭的翹度。70年代板頭才真的開始很翹。

  • Single Greenough Noosa fin

  • Dick Brewer的板頭

  • 圓的蛋形板緣


靈感來自於Dick brewer 的版型弧度。照片由Lani Jensen拍攝。

為什麼這張板子會成功?


這是Mctavish 的概念短板,從在Sunset Beach 的 Duke 比賽失敗的 Vee Bottom 之後重新創造,採用Dick Brewer的輪廓曲線,這張板子也有所有短板都有的天生優勢,讓我們聽聽她的創造者說:


『這個優勢在於你可以把你的後腳放在板子的動力引擎上,主要的板底吃水面積和fin上,也因此你可以同時轉向並且也擁有動力。這張板是個大突破,比那張在 Honolua 板好上十倍(不會一開始就打滑噴板),他沒有幾乎方形的版型(板尾),也沒有圓滿的板頭和筆直平行的輪廓。他有弧度,也從此所有短板就也都有弧度,有尖頭,而沒有筆直的輪廓了,這也就是他們應該有的樣子。一切都來自於 Brewer。』


現在的你,會想要改變板子的什麼地方?


我會增加更多板頭翹度,用以增加更多直上直下能力,板緣做的更硬,取消圓凸底,並且加入一點concave。我現在也想要更多隻舵,而不是 single fin。


以上節錄自 The Surfboard Book: How Design Drives Performance Sean McCagh著。書中由傳奇削板師Simon Anderson, Dick Brewer, Steve Lis, Bob McTavish等人帶領讀者認識衝浪板設計元素。

封面照片由John Witzig拍攝



 

補充說明:


1. Nat Young : 60 年代的世界冠軍,以強力的轉向風格著名。

2. Magic sam :Nat Young自己削的一張板,據說幾乎是完美的一張板,融合走板與轉向的能力恰到好處。這張板使用了Greenough 的fin 。但這張板子據說後來搞丟了。

3. George Greenough : 也是六七零年代的人物,以跪板衝浪者著名,他自己削製非常短的,跪著衝的,細長彎曲的fin( 是我們現在多數使用的fin的祖先)。也是啟發短板革命的人物之一。




4. Dick Brewer

也是六零年代的傳奇大浪衝浪者及削板師,製作長槍板以及mini gun 都有。影響後面Hobie、bing 等等人物。


5. Gerry Lopez

夏威夷浪點pipeline 之王,也是建立經典衝浪板品牌 lightning bolt 的削板師。

5. Plastic Machine

1967年開啟短板革命先河的一張板子之一。

一般來說會說短板革命的開端是Vee Bottom,確實是這樣子也沒錯。衝浪板演進成短板是一個綜合的結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受到不同的啟發。所以是好幾個關鍵的事件促成的。那麼為什麼是Vee bottom? Vee Bottom 讓板子在這個尺寸(八九尺)更容易轉動。但是在浪大時容易打滑,所以後來Tracker並沒有延續Vee bottom,而是改為接近平底的狀態。


Bob McTavish 當年拿著他的vee bottom plastic machin 。照片由 John Witzig 拍攝

Vee Bottom 示意圖

Comments


聯絡方式

  • Instagram
  • facebook
  • googlePlaces

Contact 聯絡資訊

0987 617 827

Address

961, Taiwan, Taitung County, Chenggong Township, 花東海岸公路211-1號

©2018 BY 波洋喜衝浪店.

bottom of page